日前召開的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將保護耕地作為2014年國土資源重點工作之一,明確要求劃定永久基本農田。永久基本農田一經劃定,將永遠不得占轉為他用,比基本農田更具約束力、強制性,其特殊地位對于我國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守耕地紅線意義極其重大。當前,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具備3個有利條件:
一是有精準的耕地質量等級評價成果作基礎。耕地入選劃定為永久基本農田,主要依據是其區域作為耕地利用的優勢性,包括地理位置、耕地質量、土壤肥力,即光、熱、水、土資源的相對優異特性。與此同時,還包括其區域土地利用的相對優異特性,耕地比重大、集中連片、優質高產高效。這些優異特性的科學表現形式是耕地質量分等成果。耕地分等成果是當前國內最具權威、最有可信度的反映耕地質量的數據,定量、定位地反映出了區域耕地的空間質量分異情況和規律。目前為止,全國基于二調成果的耕地質量分等成果已經完成。在永久基本農田劃定的工作中,理應以分等數據作為基本依據。
二是有科學的空間分析方法作支撐。近年來,不少專家學者對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的理論、方法和程序進行了深入探索和實證研究,取得了可喜的科研成果。比如,基本農田聚集區的篩選研究,就是依據二調耕地圖斑、耕地分等成果,參考土壤地球化學調查數據,使用空間聚類方法,篩選出耕地比重大、質量等級高、累計面積達到一定規模的基本農田聚集區,作為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的優先備選區。而耕地質量高但空間分布不連片,或空間分布連片但質量較低的耕地,在高標準建設和實施永久保護上都有一定難度,長期來看難以實現規模化經營和現代化生產,不作為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的備選區。備選區確定后,再結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整治規劃,對備選區進行具體分析,同時考慮城市發展邊界、居民點分布和農民意愿、生態紅線等條件,按照科學民主的程序,將永久基本農田劃定、落地。
三是有合理的建設制度和管控規則作保障。從我國耕地集中區的現實條件看,傳統農業優勢集中區的土地利用上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問題。黃淮海農區土地利用比較亂,細碎化嚴重;長江中下游農區建設用地比重大,農田環境污染比較嚴重;東北農區基本上是靠天吃飯,農田基礎設施差,水土流失風險極大。永久基本農田備選區確定后,必須制定有效的管理與建設規則。首先,嚴格管控土地利用類型轉換,使區內耕地只能增加,不能減少;建設用地只能退出,不能進入。其次,嚴格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提升區內基本農田質量等級,加強土壤地力培育養護和合理利用,不斷提升耕地生產能力和可持續利用能力。再次,分級確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國家立法保護百萬畝以上集中連片的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省立法保護十萬畝以上的,市保護萬畝以上的,縣保護千畝、百畝以上的。
(作者單位:國土資源部農用地質量與監控重點實驗室 來源:中國國土資源報)
(西安中策資訊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網址://szgysjsm.cn)
上一篇:一次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