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24年這十年時間,農村電商逐步從快遞下鄉到“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直播帶貨模式,再到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改變了傳統農業產業的供應鏈、價值鏈、信息鏈和組織鏈,有效對接了農業生產與市場需求,提升了鄉村就業創業率,在鄉村產業發展、產業融合和鄉村產業全面振興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村莊規劃是農村地區土地利用的法定依據,推動農村電商的高質量發展,規劃要先行。
一、“農村電商”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邁進農村電商時代,淘寶村和淘寶鎮迅速崛起。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啟動鄉村流通設施和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化提升工程,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農村電商迎來蓬勃發展的時代,成為新時代縣鄉經濟發展的重要新業態,帶來鄉村發展的新基調。據《1%的改變-2020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全國共發現5425個淘寶村,1756個淘寶鎮,這些淘寶村和淘寶鎮的網店實現交易額1萬億元,創造了828萬個就業機會。
2020年中國淘寶村分布
農副產品直播帶貨浪潮勢不可擋,農村電商銷售額持續增長。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要“促進農副產品直播帶貨規范健康發展”,持續推進農村電子商務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兩大融合”,加大力度實施“數商興農”工程、“快遞進村”工程、“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推動提升鄉村電子商務基礎設施網絡化、智能化水平。《2023年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農村網絡零售額為2.17億元,占全國網絡零售總額比例的15.74%。其中,農村實物商品網絡零售額為1.99萬億元,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的零售額占比分別為77.6%、14.0%、6.3%和2.2%。2022年的中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增至5313.8億元,截至2022年底,全國累計建設超過2700個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
深入實施“數商興農”工程,農村電商進入高質量發展。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提出,深入實施“數商興農”和“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鼓勵發展農產品電商直采、定制生產等模式,建設農副產品直播電商基地。截止2023年底,我國農村網商(店)達1730.3萬家,農村網絡零售額達到2.49萬億元,農產品網絡零售額5870.9億元。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實施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工程”,推進縣域電商直播基地建設,發展鄉村土特產網絡銷售。
二、村莊規劃支撐“農村電商”持續發展
優先盤活農村存量。深入挖掘村莊特色,統籌考慮農村電商的實際需求,為其預留必要的發展條件和空間。立足產業和資源稟賦,以及優秀傳統文化、鄉情民俗等元素,發揮比較優勢,優先盤活農村存量資源,結合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政策,引導電商產業高效集約布局。
抓住“留白”政策保障產業實施。隨著農村電商的發展,產業布局在空間中出現“大分散,小集中”的模式,帶來農村產業用地需求的變化,部分區域出現超過存量可供應能力的情況。抓住“留白”用地政策,明確“定空間,不定用途”“定空間,不定時序”“定指標、不定內容”三類留白用地,為鄉村電商產業發展提供用地保障,為倉儲、打包、分揀、物流、質檢、銷售、運營等一體化發展預留空間。
完善配套基礎設施。正視鄉村基礎設施、配送體系、電商人才等參差不齊的實際情況,從地域差異和人口、區位等因素出發,合理規劃完善交通、物流、網絡、信息平臺等基礎設施,為電商物流、信息流通提供便利條件。
合理優化產業結構。立足村莊發展“農村電商”的實際條件,適當對產業結構和布局進行優化,采用定性明確與定量準確相結合的方式,既要明確、全面的突出鄉村特色,又要準確、適中的控制規模體量,不能定得太高,不切實際,也不能定得太低,影響發展,穩步推進鄉村電商“點-軸-面”逐步發展。
農村電商發展推動了農產品加工、農村旅游等相關產業的升級,為村莊經濟帶來了新的增長點,而合理的村莊規劃將為電商的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二者相互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