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利部聯合自然資源部發布《關于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水土流失治理的指導意見》(辦水保〔2024〕243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這是繼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的意見》(國辦發〔2021〕40號)的又一國家層面的利好政策。此前,在礦山生態修復領域多地曾探索利用市場化方式推進礦山生態修復并出臺相關實施細則,此次《指導意見》的發布是對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重點領域”的又一次細化。
此次《指導意見》主要對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性、工程項目類型、受益方式、支持政策等方面進行了明確。
明確了加快推進水土流失重點治理,提升水土流失治理能力和水平,迫切需要拓寬水土保持領域資金籌措渠道。社會資本參與對健全完善水土保持多元化投入機制,激活釋放政策紅利,加快推進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增加優質水土保持生態產品供給,對助力鄉村振興和美麗中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采取自主投資、與政府合作、公益參與等方式,參與小流域綜合治理、坡耕地綜合整治、侵蝕溝治理、淤地壩和攔沙壩新建及改造、崩崗綜合治理、石漠化治理、固溝保塬等水土保持工程項目,及其投資、設計、建設、管護等過程。
社會資本主體投資水土保持工程,可以依法依規取得自然資源資產使用權及相關權益,形成的新增耕地、碳匯增量等水土保持生態產品關聯權益可以依法依規參與交易,獲取合理收益。地方各級政府可以按照有關法律法規通過投資補助、運營補貼、金融支持等方式保障社會資本主體獲得合理收益。
01產業開發用地支持
在全額投資集中連片(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面積不小于5000畝,綜合整治坡耕地面積不小于500畝,治理崩崗面積不小于250畝。)開展水土流失治理后,可依法依規獲取一定比例的新增建設用地使用權。
02金融支持
鼓勵地方用好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金融信貸資金,創新多元化投融資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水土流失治理;支持金融機構參與水土保持項目,積極開發適合的金融產品、拓展融資途徑,加大對水土流失治理的投資力度進行了明確規定。
03產權支持
明確社會資本對參與治理后獲得的土地使用權等依法享有流轉處置的權利,是保障社會資本主體合法權益,增加其投資積極性的重要舉措。
04投入支持
支持地方利用現有投資渠道,大力推行以獎代補、以工代賑等項目實施模式。
05其他支持
支持地方利用好耕地占補平衡政策,積極開展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水土保持碳匯、建立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等。
社會資本參與水土流失治理,不僅為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更是在長遠發展中展現出其深遠的積極影響,既激發生態效益,又兼顧經濟社會效益,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但同時各地情況千差萬別,仍需不斷細化配套政策、做好制度執行,因地制宜完善具體方案,促進全社會參與其中,共同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聲明:1.我們重視保護作者版權,凡本平臺轉載所有作品,若未能及時注明作者或出處,涉嫌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我們注重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