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要求“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自然資源部從2020年4月發布第一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以來,截止目前已發布五批共53個典型案例,從山、水、林、田、湖、草、沙等方面總結了國內外在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一系列特色做法,為破解“兩山”轉化問題提供經驗參考,現將我公司在自然資源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上所作的探究,整理成問答形式,與大家分享。
1.生態產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什么?
生態產品是指自然資源及其構成的生態系統為人類生產生活提供的可度量、產權可界定且具備市場供需等經濟關系的生態物質產出或社會服務功能。比如干凈的水源、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就是將生態產品所蘊含的內在價值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過程。
2.什么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是指在嚴格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由政府和市場通過合理的路徑和方式,將生態產品所具有的生態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制度形式,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者受益、使用者付費、破壞者賠償的利益導向機制。
3.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有何政策支撐?
2021年4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提出要加快推動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明確要求建立生態產品價值評價體系,探索將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基礎數據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
2024年7月18日,《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這是從制度上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路徑的重要舉措。
2024年12月,自然資源部印發《關于高水平保護高效率利用自然資源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意見》,立足自然資源部門職責職能,通過高水平保護和高效率利用自然資源,夯實生態產品的供給基礎,推動生態產品的價值顯化和權益實現,健全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4.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具體做法有哪些?
通過梳理典型案例發現,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具體做法有生態補償、生態產業化經營、生態資源指標及產權交易、生態修復及價值提升4種。
(1)生態補償
是按照“誰受益、誰補償,誰保護、誰受償”的原則,由各級政府或生態受益地區以資金補償、園區共建、產業扶持等方式向生態保護地區購買生態產品,是以政府為主導的價值實現路徑。
(2)生態產業化經營
是綜合利用國土空間規劃、建設用地供應、產業用地政策、綠色標識等政策工具,發揮生態優勢和資源優勢,推進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以可持續的方式經營開發生態產品,將生態產品的價值附著于農產品、工業品、服務產品的價值中,并轉化為可以直接市場交易的商品,是市場化的價值實現路徑。
(3)生態資源指標及產權交易
針對生態產品的非排他性、非競爭性和難以界定受益主體等特征,通過政府管控或設定限額等方式,創造對生態產品的交易需求,引導和激勵利益相關方進行交易,是以自然資源產權交易和政府管控下的指標限額交易為核心,將政府主導與市場力量相結合的價值實現路徑。
(4)生態修復及價值提升
是在自然生態系統被破壞或生態功能缺失地區,通過生態修復、系統治理和綜合開發,恢復自然生態系統的功能,增加生態產品的供給,并利用優化國土空間布局、調整土地用途等政策措施發展接續產業,實現生態產品價值提升和價值“外溢”。
5.生態補償有哪些政策支持?
從2007年國家環保總局發布《關于開展生態補償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推動開展生態補償試點工作開始,到2012年,財政部、原環保部在新安江流域啟動中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首輪試點,開啟中國跨省流域上下游橫向補償的“新安江”模式;再到2019年,發改委印發《生態綜合補償試點方案》,在50個縣進行試點,目前,生態補償路徑已經日漸成熟。
6.生態補償方式有哪些?
生態補償方式有兩種,一是橫向生態補償:
是指不同地區政府之間的補償,包括區域之間、流域上下游之間、企業與地方之間的生態價值補償等。此外還有通過用能權和排放權交易、生態保護基金支付等來實現價值補償。
(1)“新安江”模式就是橫向生態補償的首次實踐。按照約定,水質不達標,安徽補償浙江,水質達標,浙江補償安徽。2012年到2022年間,安徽每年都實現水質達標的承諾,獲得了57億元的補償資金。
(2)湖北省鄂州市探索生態價值核算方法,通過開展自然資源調查與確權登記,采用當量因子法開展生態價值核算,在實際測算的生態服務價值基礎上,先期按照20%權重進行三區之間的橫向生態補償,逐年增大權重比例,直至體現全部生態服務價值,并將生態服務價值指標納入各區年度考核,每年組織檢查考核。
二是縱向生態補償:
即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補償,包括轉移支付、政府贖買、生態稅反哺補償等。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健全縱向生態補償機制,加大對森林、草原、濕地和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轉移支付力度。以福建省為例,2019年共下達重點流域生態保護補償資金14.746億元。此外,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要加大縱向補償力度,結合中央財力狀況逐步增加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規模。
參考資料:
1.自然資源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第一批~第五批)》
2.《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生態產品價值轉化路徑梳理》
3.《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及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