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隨著我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村莊規劃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地位愈加明顯,構建合理的鄉村規劃傳導體系成為保障鄉村空間精細化治理的重要前提。2019年5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首次提出“健全規劃實施傳導路徑”,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規劃傳導體系是國土空間規劃有效實施的關鍵,為實用性村莊規劃用途管制提供了可操作的實施框架。
一、規劃傳導
(一)規劃傳導的概念
規劃傳導是指在城鄉規劃中,將宏觀層面的規劃目標、策略、指標等依次傳遞并細化落實到中觀及微觀層面,以保障各級規劃相互銜接、協同實施,實現城鄉空間發展的有序和協調。
(二)規劃傳導的目標
縱向傳導:從上位規劃向村莊分解剛性指標,如耕地保有量、建設用地規模等,明確空間管控底線。
橫向協同:統籌農業農村、自然資源等多部門需求,形成“多規合一”的村莊規劃藍圖。
(三)規劃傳導的作用和意義
(1)確保規劃一致性:保證各級規劃在目標、指標和空間布局等方面相互銜接,形成統一的規劃體系。
(2)促進資源合理配置:通過自上而下的傳導,依據不同區域的功能定位和發展需求,合理配置資源,提高利用效率。
(3)引導有序發展:為鄉村建設提供明確的方向和指引,規范開發建設行為,避免盲目建設和無序擴張。
(4)落實宏觀意圖:將宏觀發展戰略和政策轉化為具體的建設行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見效。
二、實用性村莊規劃
(一)概念和內涵
實用性村莊規劃是指立足于鄉村實際,以滿足村民生產生活需求、促進鄉村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對村莊的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等進行科學合理安排,旨在改善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促進村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規劃。
(二)實用性村莊規劃的特點
目標導向:聚焦鄉村振興,解決實際問題。
多規融合:整合各類規劃,實現“一張圖”管理。
村民參與:強調村民主體,充分征求意見。
因地制宜:依據村莊特色,實現差異化發展。
內容務實:關注實際需求,措施項目可落地。
動態適應:預留彈性空間,增強規劃適應性和靈活性。
(三)村莊規劃傳導存在的問題
規劃內容:上位規劃的宏觀性與村莊規劃的具體性存在差異,導致部分傳導內容在村莊層面難以精準落實。
規劃目標:上位規劃注重區域整體發展,而實用性村莊規劃更關注村莊自身特色與村民利益,兩者目標有時難以協調統一。
實施主體:上位規劃由政府部門主導實施,而村莊規劃需要村民參與配合,但在傳導過程中,村民參與機制不完善,易造成實施主體間的銜接不暢。
三、實用性村莊規劃的傳導路徑和機制
(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管控與傳導的核心
(1)傳導要素
剛性要素: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生態保護紅線、建設用地規模等強制性指標。
彈性要素:產業發展引導、公共服務設施配置、風貌特色引導等指導性內容。
(2)傳導層級
縣級規劃:明確村莊發展定位、指標分解與管控底線。
鄉鎮級規劃:細化空間布局,落實用地指標與項目安排。
村莊規劃:轉化為具體建設項目與實施清單。
(二)鄉村地區國土空間規劃傳導框架體系構建
在“五級三類”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五級”指的是行政管理級別,即國家、省、市、縣、鄉鎮的縱向層級;“三類”即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及相關專項規劃。其中,在詳細規劃中,村莊規劃是整合原村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莊建設規劃等不同類型的鄉村規劃后形成的“多規合一”的法定規劃,是城鎮開發邊界外的鄉村地區開發利用與保護的依據。
村莊規劃要落實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管控要求,村域層面的控制線及分區要落實到地塊地類,并涵蓋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村莊風貌、國土綜合整治以及生態保護修復等全要素。
圖1 鄉村地區涉及的三級規劃體系示意圖
圖片來源:林彤.鄉村地區國土空間規劃分級傳導體系研究—以南京市椏溪街道為例[D].南京師范大學,2022.
(三)規劃傳導方向
鄉村地區國土空間規劃的傳導方向包括剛性傳導、彈性引導及剛彈兼具。從“縣—鄉鎮—村”三級規劃傳導要素的具體內容以及傳導方向來看,三級規劃之間銜接緊密,以縱向傳導為主。
圖2 “縣—鄉鎮—村”三級規劃縱向傳導示意圖
圖片來源:林彤.鄉村地區國土空間規劃分級傳導體系研究—以南京市椏溪街道為例[D].南京師范大學,2022.
四、結束語
實用性村莊規劃是當前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規劃傳導視角下,實用性村莊規劃需要從實際出發,注重規劃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續性,同時充分考慮村民的參與和利益,確保規劃的順利實施和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