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北地區2000年植被覆蓋度圖
陜北地區2006年植被覆蓋度圖
陜北地區2012年植被覆蓋度圖
2002年四川省松潘縣地表覆蓋圖
2007年四川省松潘縣地表覆蓋圖
2013年四川省松潘縣地表覆蓋圖
經國務院批準,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工作于2013年上半年全面展開,計劃利用3年時間摸清我國地理國情“家底”,為開展常態化地理國情監測奠定基礎,為制定區域發展規劃、優化國土空間布局、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提供科學準確的基礎依據。為普查工作順利實施,國家局在全國部分地區先期開展了地理國情監測工作,采用遙感等測繪技術手段和地理信息數據資料,通過監測、評估地表覆蓋和自然生態指標的現狀和變化,反映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現狀。
陜北地區是黃土高原的中心部分,生態系統脆弱,總面積達9萬平方公里。國家局利用2000年至2012年的衛星影像數據,對陜北地區植被覆蓋狀況等生態環境變化進行了系統監測。監測結果顯示:10多年來,陜北地區植被覆蓋度持續增加,由原來的31%提升至53%;植被覆蓋結構顯著好轉,中、高覆蓋度植被面積所占比例明顯增加,由原來的33%提升至83%,耕地、荒漠與裸露地面積呈減少趨勢,園林地、草地面積持續增加。陜北地區植被覆蓋情況大幅改善,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成效顯著。測繪地理信息部門提供的監測成果,已為陜西省國土、林業、農業等部門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土地整治管理、農業轉型發展、土地綜合利用與開發提供了基礎數據,實現了對國家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政策執行情況的量化分析和對政策執行效果的客觀評估和科學評價。
四川省松潘縣屬于典型的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之一。國家局針對當地10年來地表覆蓋類型與自然生態指標進行了遙感動態變化監測。監測結果顯示:自2002年以來,由于國家退耕還林、水土保持、災后重建、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等項目的實施,松潘縣的生態環境狀況在不斷改善,生物多樣性維護狀況良好。其森林覆蓋率、水域濕地覆蓋率和未利用地比例均有所增長,分別提高了0.53%、0.41%和4.56%,而耕地和建設用地比例基本沒有變化。此外,生物豐度指數、植被覆蓋指數、水源涵養指數、綜合生態環境指數都呈平穩上升趨勢,其中綜合生態環境指數增長約10%。與此同時,10年來松潘縣的地方生產總值從3.9億元增至12.6億元。在經濟持續增長的同時,生態功能區的自然生態環境狀況也持續好轉,充分證明了地方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改善可以相互協調,也為全國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借鑒。
國家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近期還將陸續公布新的地理國情監測成果。下一步,隨著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工作的逐步深入開展,將本著“邊普查、邊監測、邊應用”的原則,及時將普查和監測取得的成果提供相關部門使用并向社會公布,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
來自3Snews(西安中策資訊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網址://szgysjsm.cn)
上一篇:MapGIS三維仿真城市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