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2019年12月,自然資源部發布了《關于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工作的通知》,標志著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工作開始啟動。截至2023年底,全國1304個試點共完成綜合整治378萬畝,實現新增耕地47萬畝、減少建設用地12萬畝,在組織模式、規劃銜接、實施管理、驗收與后期管護、資金保障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可推廣、可復制的寶貴經驗。為總結推廣試點經驗,發揮示范帶動作用,自然資源部在2023年年底組織開展了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典型案例遴選工作,并于2024年6月和2024年9月發布兩批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典型案例(后附兩批次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典型案例特色亮點梳理)。
試點綜合運用占補平衡、增減掛鉤等政策工具,重點實施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理、生態保護修復、歷史文化保護、產業布局和引入等內容,來整體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
農用地整理方面,重點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旱改水”、低效園林草地開發整理、污染土壤修復、鹽堿地改良工作等。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新平安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通過推進鹽堿地綜合利用,助力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嚴守耕地保護紅線;湖北省孝感市應城市楊河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通過探索林耕空間置換,促進耕地林地集中連片,提升林耕質量,助力優化國土空間格局,提升國土空間治理效能;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新塍鎮等2鎮(街道)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結合“非糧化”整治、高標準農田建設等農用地整治工程,提升耕地集中連片程度,優化農村路網河網,實現土地資源利用結構由碎片化向規模化轉變。
天福村“萬畝方”
建設用地整理方面,重點開展閑置農村宅基地、土坯房、歷史遺留工礦廢棄地、其他閑置低效建設用地整治,優化用地結構布局,拓展建設發展空間。江西省鷹潭市余江區馬荃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通過整合集體建設用地,預留未來15年宅基地以打消群眾顧慮,建成6個“產業下沉”車間,帶動140余人就業,實現了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致富;天津市寶坻區牛家牌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通過盤活農村老舊宅基地等閑置建設用地、合理安排新增建設用地等方式,進一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補齊鄉村基礎設施短板,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低效建設用地整治前后對比圖
生態保護修復方面,主要包括鄉村綠化類、生態環保類、災害防治類項目實施。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朱湖辦事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統籌推進國家濕地公園生態建設與水田路林村和人居環境系統治理,通過開展河湖生態景觀提升工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生態修復整治工程等,使項目區的地貌景觀、生態環境得到恢復和改善,取得了顯著成效;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以流溪河為主脈,因地制宜,創新形成了源頭修復與生態價值實現、城鄉融合發展、老城市新活力、區域協同與產城融合“1+4”整治模式。
從化區鴨洞河治理后圖
歷史文化保護方面,重點挖掘鄉村自然和文化資源,保持鄉村特有的鄉土文化,注重傳統農耕文化傳承,保護歷史文脈等相關內容的實施。重慶市涪陵區大順鄉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結合農文旅和紅色教育,打造“綠色+紅色”經濟,助推鄉村振興駛入“快車道”;陜西省榆林市綏德縣滿堂川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以紅色文化為基礎引入農旅文化產業,將郭家溝村作為傳統古村落、陜北著名的影視拍攝基地和美術創作基地,在試點過程中注重保持極具特色的鄉村風貌。
涪陵區大順鄉傳統民居建筑
產業布局和引入方面,重點開展產業用地布局優化、保障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引入和推動產業發展等相關內容的實施。湖南省長沙市瀏陽市永安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積極整合當地自然風光、農耕文化資源,引入優勢產業,同時采取土地入股、全民參股分紅等形式,促進當地農民增加收入;江西省宜春市銅鼓縣大塅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打造有機白茶基地、中藥材基地和千畝有機水稻基地,大力發展康養旅游等新業態,持續深化農文旅融合,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附表一:第一批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典型案例梳理
附表二:第二批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典型案例梳理
未來,自然資源部將繼續以縣域為統籌單元,以鄉鎮為基本實施單元,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為“彩筆”,繪就一副“千村向未來、萬村奔共富、城鄉促融合、全域創和美”的畫卷。
參考資料
1.《第二批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典型案例發布》 自然資源部官網
2.《首批十五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典型案例的經驗借鑒與未來路徑探索》 中建政研集團公眾號
3.《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典型案例丨陜西綏德:黃土地上繪“豐”景》 中國自然資源報
聲明:1.我們重視保護作者版權,凡本平臺轉載所有作品,若未能及時注明作者或出處,涉嫌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我們注重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謝謝!
下一篇: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政策梳理